一、遇见蒲公英
在4月中旬的一个上午,老师带孩子们到小区里开展社区活动——寻找春天。孩子们发现了几朵黄色的小花,高兴的采摘并递给老师说:“老师,我发现了黄色的小花。”老师接过她们手上的小黄花问道:“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?”只听见悠悠大叫着:“老师,是小黄花!”其他小朋友马上反驳:“不对,这是菊花。”“这就是小黄花。”悠悠有点着急地说。
孩子们正叽叽喳喳的争执中,只见老师轻轻用嘴巴吹散了一颗白色毛绒绒的东西,一下子引来了小朋友的围观。孩子们尖叫着:“老师,我也要。”“老师,你吹的是什么啊?”这样的举动引来了这么多好奇宝宝,老师说道:“我吹的是蒲公英。”孩子们的好奇心一下子打开了:“蒲公英是什么啊?”“老师,你的蒲公英从哪里摘的?”“吹掉的是什么啊?”托班的宝宝问题真多,他们急切的想要知道蒲公英的秘密。于是老师提醒孩子们:“去你们刚刚采摘的小黄花旁边找找看。”孩子们分头去找蒲公英。
《指南》中指出:“和幼儿一起感受、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”。在春季学期,托班的幼儿大部分已经满了3周岁,3岁的幼儿随着触觉和嗅觉等感觉的开发,慢慢的也已经逐渐形成了意识系统,他们会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感兴趣,充满了很强的好奇心,也会跟随着周围的人一起模仿或学习,所以,这个阶段我们可以有意识的从幼儿好奇的点出发,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欲。
很快,孩子们就找到蒲公英了,纷纷向老师分享喜悦,并摘下一朵试一试吹蒲公英。吹蒲公英的过程中,孩子们发现并没有那么容易,有的吹半天也吹不走,怎么回事呢?他们焦虑又着急的脸上画满了疑问。这时候,老师便提出:“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蒲公英吹掉?”一下子,草地上都是一群吹蒲公英的孩子。他们张大嘴巴,仿佛用吃奶的劲吹;他们吹不掉的便用手摘了下来;这时候甜甜说:“可以把嘴巴撅起来,要用很大的劲吹。”(甜甜是班级较大年龄的幼儿,已经3岁之余,她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想办法解决,并很乐意跟同伴分享。)
二、初识蒲公英
回到教室后,他们叽叽喳喳聊个不停。凑近一听,孩子们在说:“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妈妈喝的菊花茶。”“蒲公英被吹走的是他们的种子吗?”“蒲公英的种子要飘到哪里去呢?”有这么多关于蒲公英的问题?孩子们的好奇心触动着老师,于是老师和孩子们开启了关于蒲公英的探索之旅。
通过视频、绘本了解蒲公英的秘密,原来蒲公英又叫婆婆丁,黄色的花凋谢以后就长出毛绒绒的球,被风吹了以后就会四处飘散,飘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。 (对于托班幼儿来说,他们对于蒲公英的科普知识并不是很感兴趣,所以只通过绘本了解部分。)
蒲公英上白色的毛绒球是它的种子,绒毛只是生长在它的种子上,让风能带着种子飘向其他地方。孩子们在一起聊天:“蒲公英的种子就像一把小花伞”、“蒲公英还像一颗棒棒糖”,于是老师陪孩子们进行表征。
幼儿表征:
三、寻找蒲公英
孩子们对于蒲公英的兴趣很大,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户外时发现了蒲公英,也吹起了它的小伞们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