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小瞧内向的孩子了,谁说他们不能成为人生赢家
发布时间:2019-01-03 来源:幼儿园
 
别小瞧内向的孩子了,谁说他们不能成为人生赢家
 

4岁的芳芳性格十分内向,不爱表现,平时就喜欢一个人玩,在家人面前还比较活跃,可一旦到了公共场合,就变得安静少言。幼儿园里举办活动时,芳芳总是躲得远远地,老师怎么鼓励都没用。这可急坏了芳芳的父母,担心孩子性格内向,将来会吃亏。

 

其实,内向型性格十分常见,美国畅销书《安静:内向性格的竞争力》中提到,世界上这些人1/3的人为内向型性格,看看我们身边的同事、亲人、朋友,这些人当中不乏内向的人。

  

孩子性格内向,是一件坏事吗?

 

孩子性格内向,应该如何引导,或者要不要帮他要变性格?


我们需要先明白以下3点:

内向不等于害羞、迟钝

内向不等同于害羞,害羞是对社会评论的恐惧和内向,内向的人只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有些不同,内向型性格的孩子脑回路更长,看起来好像“慢半拍”,但其实是因为他们在思考问题时,认真的加入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。

 

内向绝不是次一等的性格

不要小看内向的人,我们细心观察会发现,很多成绩优秀的孩子都是内向型性格,他们个性沉稳、心思细腻,总是在那安安静静的学习。


相较于参加热闹的活动、聚会,以及在他人面前热情四射的表现自己,内向的孩子更喜欢阅读和独自思考,喜欢安静、刺激少的环境,因为只有这种环境下,他们的天赋才能发挥到最大。

 

他们的脑中的自我对话非常丰富,有着各种各样新奇的想法,但却很少表达,或者说表达的非常“温柔”。

 

内向的孩子不但勤于思考而且善于观察,他们会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,注意到环境中的各种细节。

 

内向的人可以自信的表达

 


TED演讲者中有很多厉害的人都是内向型性格,但这样的性格并不影响他们站在聚光灯下,自信的表达自己,《安静:内向性格的竞争力》一书的作者苏珊·凯恩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。

 

稳重、心思缜密是内向型性格的特点之一,这些发表演讲的学者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多安静、少言,但在演讲台上发言时不仅条理清晰,而且语言幽默、案例丰富。

 

这些人足以证明内向的人也可以很优秀,通过适当的练习,内向的人也可以自信的表达。



内向并不是一件坏事,性格也不是绝对的

 

没有百分之百的外向型,也没有百分之百内向的人。

 

家长们不必强迫孩子改变性格,而是要尊重、理解孩子的个性,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发挥性格的优势。

 

对于内向的孩子,避免给他们贴上“害羞”、“胆小”的标签,孩子经常听见这些带有贬义的词语,会对自己的性格产生自卑感,从而自我否定。

 


内向和外向的性格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:每当遇到问题时,外向型的孩子期待团队合作,而内向的孩子更喜欢独立思考、自己完成任务。

 

我们要鼓励孩子独立,肯定他的思考能力,但也应该教会他们如何与人合作。

 

家长们可以采取适当的策略,慢慢地引导内向的孩子在需要的时候做一个“外向者”。



1.扬长避短,培养孩子的自信

 

●寻找孩子喜欢和擅长的活动,帮助他培养兴趣爱好。


这样孩子才有机会接触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,并且在进行小组交流和讨论的时候,也会更加轻松自如。渐渐地,他们就能做到在更多的人面前发言。

 

●让孩子帮忙做力所能及的事情,当他做的好时,及时表扬,增强他们的自信心。

 

2.多点耐心,给孩子充分的鼓励

 

内向型的孩子一般非常谨慎,要经过仔细地思考才能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,因此,家长们要有耐心,不要觉得失望或者立刻否定孩子。

 


他们大多缺乏安全感,喜欢按部就班的做事,不喜欢变化和尝试,在面对陌生人或新环境时,缺乏勇气,这时,大人们要鼓励孩子勇敢的跨出舒适区。

 

3.循序渐进,把握孩子的好奇心

 

在鼓励孩子参与活动时,不是想法设法的规劝他尽快参与,而是循序渐进,先允许孩子站在一旁做活动的旁观者,然后慢慢地引导他观察:

 


“看,他们玩的可真起劲,那个玩具好有意思,还会唱歌呢,我们再靠近了观察一下……”

 

一点点激发起孩子的好奇心,很快他就会主动参与到游戏中。

 

经常和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耍,有助于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,让孩子体验到人际交往的快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