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赶上从小英语启蒙,真的要焦虑吗?
发布时间:2019-01-03 来源:幼儿园
 
没赶上从小英语启蒙,真的要焦虑吗?
 

 

越来越多的家长在讨论英语启蒙,

有的赞同,有的跟风,有的反对,

孩子真的有必要那么早开始学英语吗?

 

支持者们真的能拿出证据的:

华盛顿大学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

 Patricia Kuhl研究发现:

每个婴儿刚生下来都是语言天才,

能轻松区分世界上所有语言的发音。

但可惜这种能力稍纵即逝,

6-12个月的时候开始急剧下降。

1岁是个分水岭,

1岁之前没有听过的某些语言,

之后有可能就

丧失了区分这种语言发音差别的能力。


◆ ◆ ◆  ◆ ◆ 


 

 

我国许多南方人n、l不分,

部分人不单单讲普通话时会说错,

在用英语发类似音时也存在这种问题。

长期处于方言的语言环境中,

他们的耳朵已经丧失了辨别这种细微差别的能力。

由于发音器官已经成熟,口腔肌肉定型,

想要完全纠正,非常困难。


◆ ◆ ◆  ◆ ◆ 

 

 

婴幼儿不仅对声音的辨识能力强,

发音器官和口腔肌肉的可塑性也高,

可以轻易掌握一门语言的发音技巧,

不会出现口音的问题。

一旦过了青春期,

发音器官发展稳定,

发音弹性逐渐减小。


◆ ◆ ◆  ◆ ◆ 


 

学习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本能,

自出生起,孩子就自然的、无意识的

在潜移默化中去吸收和记忆身边各种信息。

他们热衷于模仿,喜欢不停的重复练习,

直到形成自己的表达方式为止,

这是成人无法比拟的。


◆ ◆ ◆  ◆ ◆ 

 


小孩天生乐于尝试,不怕出错。

大人们会因为担心自己发音不够标准

被人笑话而拒绝开口 ,

但孩子不会,

他们的“语言自尊”还没有形成,

童言无忌,孩子们可以很轻松的开口说外语。


◆ ◆ ◆  ◆ ◆ 



达特茅斯学院Petitto教授认为:

多种语言的学习能够刺激孩子大脑发育,

让孩子更聪明。

从小接触第二语言的孩子,

他们的大脑将会建立两处

独立的语言区域去分辨这些声音,

并要对不同语言进行处理和切换。

这一系列活动需要更多的脑力,

在各个年龄阶段都能起到活跃思维的作用。

 

◆ ◆ ◆  ◆ ◆ 

 

 

进入学校后,

外语学习主要通过背单词、做试题的方法。

但幼儿时期学习外语的方式是非常灵活的。

孩子更乐于接受生活化、口语化的外语,

大多是外国人日常使用的表达方式,

他们喜欢听、说、模仿,

不是在学“哑巴外语”,

避免了学校教育的书本化。


家长们可以给孩子听朗朗上口的英文儿歌;

和孩子一起看英文绘本;

教孩子生活中常用物品的英文名称等,

在学习的同时也拉近了和孩子之间的距离。


◆ ◆ ◆  ◆ ◆ 


但是,理论是美好的,

实践是残酷的。

科学家们的实验,

都建立在婴幼儿得有语言环境,

和真人互动学习的基础上。

没有了语言环境,

以上的理论都是空中楼阁。

在中国以汉语为主的语言环境下,

想要维持一个第二语言的学习环境并不容易。

 

又有研究发现,

第二语言的大脑处理位置,

不是与他学习的年龄有关,

而是与他使用这个语言的精纯度有关。

 

更有专家指出,

母语思维才是孩子日后思维的天花板,

在孩子的语言敏感期,

好好发展母语的语言能力,

才是硬道理。

 

因此,没能在早期对孩子进行

英语启蒙的家长们不必太过焦虑。

母语的学习已经启动了大脑了语言机制,

在面对第二语言时,只存在学的好不好,

不会学不会。

在青春期之前,好好努力,

也可以学好第二语言。

 

如今,学外语的风潮正涨,

外文绘本、动画教程、点读机、单词卡、

英语软件等

英文学习工具愈来愈多。

无法为孩子提供第二语言学习环境的

家长们也可以借助一些

内容好、质量高、发音准学习工具,

让孩子接触到纯正的外语,

培养他们对第二语言的兴趣。

 

大人们也不必拘泥于

孩子的外文考试成绩、发音是否够地道,

让孩子接受这门语言,

愿意用它来表达自己,

能够借助外语这个工具更好的认识世界,

才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,

这样的学习才能受用终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