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多欣赏 少批评》——大五班 简小西家长 2014年3月
发布时间:2019-01-03 来源:幼儿园
 

育儿心得 ——多欣赏 少批评

                   大五班  简小西妈妈

     这学期一开始,幼儿园按惯例开了次家长会。很难得,大五班三十五名小朋友的家长齐聚一堂,大家也非常珍惜这次机会。散会了,家长们还是三个一群,五个一伙的围着老师,就孩子的教育一起交流,舍不得离开。

  我也位列其中,和大家交谈的热火朝天。家长们在交流的过程中,我注意到一个现象:大部分家长说到自己的孩子时,缺点罗列一大堆,优点绝对少于缺点。有个妈妈甚至说:“我的孩子真的不行,我就没发现他有一个优点”。我很为这些孩子们难过,我想替孩子们大声喊一句:亲爱的爸爸妈妈们,请学会欣赏我们,好吗?

  我是一个职场妈妈,工作忙碌,一天二十四小时恨不得变成四十八小时使用。每天能准点接女儿小西放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。接到孩子后,我就得马不停蹄的赶回家,进行一系列的家务活动。我的时间非常紧,稍一耽误,就会影响我的节奏,进而直接影响我的心情。在小西小班中班的时候,每天放学,我可以连哄带骗的快速把她带回家。到了大班了,这招就不好使了。常常,我跟在女儿的后面连追带喊,声嘶力竭,可小西根本不接招,跑东跑西的,就是不理我。这种情况下,她玩的的不愉快,,我的心里很不痛快。直到门卫爷爷“当当当”地敲门警告要锁门了,她才依依不舍的离开。回到家,我会因为她的“不听话”,开始“狮吼”,希望明天能听我的话,按我设计的节奏行事。在我的震慑下,她点头答应了。可第二天外甥打灯笼——照旧。我想,一周五天,天天如此的话,伤了孩子的心不说,严重的会让母女关系紧张。我觉得我要改变。

  大家看到这里,肯定要说:小西妈,你跑题了哈。你说的这事,跟欣赏没关系呀!。别着急哈,我接下来就说欣赏这事了。

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课。孩子一天天长大,他们的自我意识、独立意识也越来越强。如果我们这些家长还没有跟着孩子的成长与时俱进,那么,多半,孩子们再按自己的意愿完成某件事时,大人会觉得这孩子没跟自己合上拍,这就跟自己拧着干,于是,标签就被贴上了:“这孩子就是倔!”大部分的孩子迫于家长的威力,最终妥协了,可是他们失去了一次勇于尝试的绝好机会。少数几个孩子坚持自己的真理,坚持走孫的路,家长就会说:“这孩子就是不听话”,甚至有的家长会动手打孩子。在这个过程中,还谈什么欣赏不欣赏的,批评以压倒性优势占据了家长的大脑。

  人都有一种惯性,批评孩子也会形成一种惯性。家长批评孩子批评惯了,一张嘴就“没好话”。我说这些有家长朋友不乐意了,我严格要求孩子有错吗?从严要求孩子没有错,但是一些家长曲解了严格要求的本义,动辄严辞呵斥。有的为保有作为家长的权威,即使自己做错了什么,也从不向孩子道歉。父母最爱给孩子贴标签了,就是,总是,肯定,后面跟着的永远都是“不行”两个字。在成长的过程中,孩子必然会有无心的失误,会遭遇挫折和失败。我们做父母的必须学会给他们以明亮的、正面的引导,一味地说“孩子不行”是一种负向的心理暗示,只能使孩子走向自暴自弃,以后真的遇事就不行。

再回到我女儿放学爱玩这件事上。我反省了自己,因为工作太忙,因为要按我的节奏安排每一件事,我已经严重忽略了小西的感受了,我的批评甚至是呵斥,太没道理了。她已经是个快六周岁的大孩子了,她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了。爱玩是孩子的天性,放学后和小朋友们一起,快快乐乐的玩,对身心健康都有好处。而且,最重要的一点是,她知道爷爷要锁门就是游戏结束要回家的信号,说明她还是有一定自控能力的。换个角度,用欣赏的眼光再来看这件事,我就觉得我应该支持小西。至于我,这一次,得按小西的节奏行事了。接下来放学后,我主动鼓励小西和小朋友们一起玩,她非常开心。回家的路上,她由衷的对我说:“妈妈,谢谢你陪我玩了这么久!”那一刻,我非常感动。

  所以,家长朋友们,不要说自己的孩子一无是处,孩子的教育来自父母。否定孩子就是否定自己。多一些耐心倾听孩子的心里话,多一些爱心陪伴孩子,多一些恒心相信自己的孩子,他一定就是你良好基因的继承者。在这里,我也要提醒一些家长朋友,欣赏和批评之间的度一定要拿捏好。批评多,欣赏少,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小的性格,或者产生对立情绪。久而久之,孩子自尊被摧毁,自信被打击,智慧被扼杀。当然,多欣赏,少批评,也不能就一味是欣赏一点批评都没有了。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,该批评还得批评。一点挫折教育都没有,会让孩子走入另一种极端。

 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娇嫩的小花骨朵儿,他们需要我们做家长的精心呵护,请每天都能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这朵小花的成长,无论快慢,请记住,要懂得欣赏。不久的将来,我们一定会看到绚烂开放的美景!

最后,我用作家叶兆言先生的话做结尾:“奉劝天下父母,多给孩子一点赞美,让他们从小就会欣赏世间的一切。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没原则、没是非的,对于父母,孩子无论成功与否,都要接受。能不能出人头地,是他自己的事,各人头上一方天,没必要强求小孩干什么。人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,能把每一步都走踏实了,这就很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