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,让孩子自己做主
作者:卢丹丹 科大幼儿园大一班 江来 家长
人们害怕把孩子养得太自私,总是教他要和朋友们分享。可是,为什么他们分享起来总是心不甘情不愿呢?
豆豆懂事后,我经常告诉他:“好东西,要跟小朋友一起分享。”谦让和礼貌是父母教给我的第一课,我将它们理解为分享,并且教给豆豆。我一直认为,分享就是把自己的好东西让出来。但是一个美国妈妈的话,让我改变了看法。
一个美国妈妈带着两岁的女儿玩。有个小男孩跑过来,想玩她心爱的玩具,小女孩不愿意,紧紧地把玩具抱在怀里。女孩妈妈对小男孩说:“不好意思,她不同意。”奇怪的是,妈妈既没有解释,也不觉得尴尬,像只母鸡一样保护着女儿和她心爱的玩具。另一个小男孩不放弃,想要去抢,男孩妈妈赶紧拉住他,对他说:“这是妹妹的东西,她有权自己做主,你必须得到她的同意!”
我问女孩妈妈:“你家妹妹以后不懂得分享怎么办?会不会变得自私?”她笑着告诉我:“我不担心。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,自私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现象,而且它是通往分享的必经之路。只有自私过、占有过、专享过,做过他们真实的自己,才能很迅速地从自我转移到他人。总是被家长要求分享的孩子,反而会对很多东西都有强烈的占有欲,因为他们没有享受过占有的权利,所以要努力地弥补自己。分享应该是一种权利,让孩子自己做主。”
我想起自己在国内常常见到的一幕: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,父母立马会感到非常尴尬,像是自己的错;对方父母心里也会不痛快:这孩子怎么这么自私?于是,父母会强行从孩子的手中,把东西夺出,递给另一个孩子。或许两个孩子最后玩着玩着熟悉了,会变成好朋友。但是,分享的种子却并没有在他们的心里种下。记得,我以前邻居家有个小孩,经常被父母强迫出借甚至送出心爱的东西。后来每次我们在他家门口打声招呼,他就会条件反射地飞快跑回房,把所有玩具藏起来,再慢吞吞地回到门口,跟防贼一样。家长强迫孩子分享,会让孩子拒绝分享,甚至拒绝正常的人际交往。
我没有“强迫”过豆豆去分享,但是也没有让豆豆自己决定是否分享。所以,豆豆的分享总是显得心不甘情不愿。豆豆在美国上幼儿园时,每周都有一次分享活动。老师要求每个孩子带一个玩具去幼儿园,大家一起玩。豆豆一开始非常纠结,不知道带哪个玩具好。喜欢的舍不得,不喜欢的又觉得不好玩。我试图说服他,带上一件他喜欢的,因为这样的玩具一般其他男孩也会喜欢。他听完后,反而很快做了决定,拿了一件自己最不喜欢的玩具。他说:“这样就没人玩我的玩具。”但是在分享活动中,他渐渐发现,一件不好玩的玩具,在一堆好玩的玩具当中,会让他多么的失落。后来,他主动拿出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去与朋友们分享。每一次展示好玩的玩具,他都会感到无穷的自信与骄傲。在听其他小朋友介绍玩具的各种玩法时,他也学到了很多知识。分享的意义和乐趣,他就这样一点点地体会到了,比我天天唠叨要深刻得多。
四五岁的孩子,更容易接受交换式的分享。如果是自己想要分享其他孩子的东西,那么还要学会等待。有一次,我带豆豆在外面玩,这时来了一对父子,带了一个很好玩的机器人。马上有一堆孩子围了过去,一边赞叹这个机器人,一边异口同声地说:“请问,我可以玩一下吗?” 得到同意后,仅仅过了半分钟,五六个孩子就自觉地排成一条长队,等待轮流玩这个玩具。而玩具的小主人,则在一旁非常耐心地指导第一个孩子该怎么玩。
这个不到半分钟就排成的长队,震撼了我,也震撼了豆豆。从那以后,豆豆总是很礼貌地征求玩具主人的同意,然后自觉地站到等待的队伍中,与其他小朋友一起轮流玩。肯让别人先玩,肯耐心地等待,这是分享的更高境界。
扔掉华而不实的说教后,我开始将分享融入到生活的每个细节中,让分享成为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。我常常主动在家里分东西,譬如水果、饼干等等。然后请儿子帮我把东西分给大家。每个人收到后,都会诚恳地对豆豆说一声“谢谢”。当他把其他人的东西分完,再去拿自己那一份时,就会格外的满足与开心,因为分享让他感到快乐加倍了。
我也常常在烤好一盘蛋糕、研究出一个新菜品,或是买回好喝的咖啡时,请上三五个好友一起来家中分享。豆豆学着我的样子,有了新玩具或是好看的碟片,会马上打电话给他的好朋友,到家中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下午。分享,让他成为一个很受欢迎的人。
让孩子学会分享并享受分享,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。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自己的孩子自私,不愿意分享? 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教会他如何分享,或者是连我们自己都不懂得分享。不妨把分享的权利还给孩子,让他们自己做主。